智能问答
政策解读
【解读】《武汉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2025-08-08 11:59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一、制定文件的背景

地质资料信息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优化城市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决策、资源利用管理、城市安全治理的重要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自然资发〔2018179号)》《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 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19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自然资规〔20251号)》明确要求,构建协同服务体系,推动地质资料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立城市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

为加强我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建立跨行业、跨部门地质资料汇交共享机制,根据20205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地质资料管理向武汉市延伸的意见》提出的“要健全和完善武汉市地质资料管理制度、做好武汉市区域内的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及共享服务工作”,以及20232月我市出台的《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一条“地质资料信息汇交共享、保管、利用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的规定,经市政府同意,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并印发了《武汉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制定文件的必要性

一是推动数字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全市现存大量各类地质资料分散保管于自然资源城乡建设、住房和城市更新、水行政、交通运输等不同部门,地质数据流动性、交互性和整合性不足,难以有效利用,亟需动态汇聚各行业地质资料信息,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标准化、数字化处理,精准服务于城市审批管理,为建设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奠定基础。

二是保障地质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市地质条件复杂,在新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城市地质安全风险,亟需充分利用现有地质数据,开展城市地质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摸清地质安全风险底数,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建立数据基座,打造透明化、智能化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为超大城市地质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优化规划布局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市城市规划可利用的地质数据数量有限、精度不高,难以支撑精细化、科学化的城市规划需求,亟需综合利用各行业地质数据,开展地质安全风险区划,建立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规划科学性精准性,优化空间资源布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四是节约建设成本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岩土工程勘察地质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海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这些地质资料,除了少量汇交于市城建档案馆(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大量的工程地质资料仍保管在各勘查(察)单位的资料室,且多数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增加成本、重复勘察,亟需建立共享机制,整合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勘察,降低成本投资。

二、制定依据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原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

《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共分为二十一条。

一是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共享机制。市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市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市更新、水行政、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数据等部门有协同做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的职责。

二是规定了汇交共享程序。明确《办法》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汇交共享程序,并聚焦岩土工程勘察地质资料信息汇交共享管理。其中存量地质资料信息采取“查漏补缺”式汇交,主要由城建档案馆汇交共享;新增建设工程项目形成的岩土工程勘察地质资料信息,在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由建设单位汇交。

三是智能化管理。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数字化、标准化处理,构建全市统一的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建地质大数据平台,并根据地质资料信息重要性权限向社会发布服务。地质资料信息的汇交实行线上或者线下汇交。地质大数据平台建成前通过whsdzzlxx@163.com进行线上汇交

四是多元化应用。通过地质大数据平台,可以向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提供服务。其中因抢险救灾、国防建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需要,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依法无偿利用地质资料信息。参与武汉市规划建设的相关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利用地质资料信息和数据服务。


相关附件:

 打印   下载   关闭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05鄂ICP备20003120号-1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67号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管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管理与维护
地    址: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13号
信访电话:027-82700225
咨询电话:027-65770883
党风廉政(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程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四风”问题及作风建设)
举报电话:027-82700197
耕地保护专项监督 027-8270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