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地、森林、湖泊、河流等自然资源得到高水平保护,同时探索通过整体配置将其转化为可管控、可核算、可持续利用的“资产”,进一步拓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现路径。

2025年9月,由自然资源部权益司委托湖北省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研究并形成的《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和实施计划研究报告》,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武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部门专家与技术人员参加验收会。
为促进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整体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4年6月,部权益司委托武汉局开展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和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武汉局高度重视,局长亲自挂帅,组建专班,委托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牵头,联合市规划研究院、国内知名高校等技术力量,深入开展研究。部权益司全程指导,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赴武汉开展实地调研,在研究关键节点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方案研究试编工作。
验收会上,课题组汇报了《自然资源配置方案框架体系研究报告》,形成了“一个编制指南、二者协同机制、三级配置体系、四组试编区块”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个编制指南”指制定《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和实施计划编制指南》,构建以现状与既有规划分析、资产适宜性评价、资产储备、资产配置、资产组合供应论证、规划和计划的协同反馈、实施保障、风险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详细编制流程和技术路线。“二者协同机制”是建立资产配置方案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反馈机制,明确既在资产配置时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总量指标、功能用途、开发强度等约束性要求,又协同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调整时,吸收资源配置方案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要求。“三级配置体系”创造性提出“资产储备片区—资产配置单元—资产组合标的”三级配置体系,有序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储备、配置、供应,探索通过收储、租赁、托管、置换和入股等方式,形成主体明确、边界清晰的自然资源资产组合标的,推动多要素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四组试编区块”即武汉市精心挑选东西湖区黄塘湖公园、东湖风景区鼓架社区、经济开发区汤湖和洪山区大岗村等四组区块,开展资源配置方案试编工作,并于2024年12月26日成功推动黄塘湖公园试编区块中的189号自然资源资产包上市成交,实现武汉市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零”的突破,完成了试编工作从课题研究到项目落地的闭环。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工作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系统性开展了资源配置方案和实施计划研究,高质量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成果;研究工作在部权益司的直接指导下开展,构建“部级指导、省级统筹、市级推动”的工作机制,始终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链条,聚焦“怎么管护、如何配置、收益实现”等核心问题,是部省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创造性提出了“储备片区—配置单元—组合标的”三级配置体系,搭建了一套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编制流程和技术路线,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领域理论原始创新的重要成果;将理论研究、实践验证相结合,以东西湖区黄塘湖公园资产配置方案试编成果为依据,推动武汉市首宗自然资源资产组合项目成功交易,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和实践价值,是“两山”转化实践的重要成果;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了地方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为全国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编制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下一步,武汉局将以此次验收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两统一”职责协同,进一步创新资产配置模式、拓展多元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持续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面促进自然资源资产增值增效,为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多创新经验。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