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江新区锚定“组卷用地10000亩,获批用地5000亩”目标,加大统筹谋划实施力度,提前50天完成年度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组卷用地10055亩,获批用地6869亩。根据市资建局通报,长江新区一季度获批用地面积居全市第一,全年居全市前列,其中全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居全市第一。土地要素保障工作为长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江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多次给予书面肯定和表扬。省自然资源厅、市资建局对长江新区四季度项目用地保障工作高度肯定和认可。
迈好产业保障“紧”步伐,支撑片区综合开发,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长江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将“132”现代产业体系和“数创向西、智造向东、服务沿江、文旅滨湖”产业布局作为用地报批重要遵循,坚持“跳起来摘桃子”,创新性一次全域启动2462亩科教融合创新园区、6093亩项家湖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等区域综合用地组卷;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科学精准投放耕地指标和新增计划,保障条件成熟、即将动工的江湾科教融合创新园区一期、四村产业用地、中电光谷、恒泰电缆、三里大道以北产业用地、外校东侧用地等共计3343亩产业用地获批,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要素支撑时序。
描绘补齐短板“精”画卷,保障民生基础设施,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长江新区立足自身民生设施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实际,坚持“补短板、固基础、强筋骨、求实效”,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与民生兜底相协调、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相匹配、重心突出与点面融合相统筹。一方面大力兜底保障医疗(医疗综合体一期二期)、教育(外国语学校、体育舞蹈学校)、还建(南湖、红联、邓畈)等共计2171亩民生设施用地获批,另一方面重点保障交通(胜海大道、兆龙路、星旗路、公度路等)、能源、水利(府寰河新建堤防工程)等共计1355亩基础设施用地获批,助力长江新区民生服务和建设发展稳步迈入快车道。
打造深化改革“金”招牌,优化组卷报批流程,实现了机制的有序完善。主动上门开展服务,先后赴中建三局、中国一冶、中铁建等单位,建立“一对一”服务工作群,为重大项目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多次赴征地任务较重的三里桥、武湖、六指、阳逻等4街道,现场办公、实地解疑,联合街道加快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发布、补偿安置协议签订、风险评估报告等内容,推进征地补偿安置程序规范化、法定化。组建土地报批专班,通过“每日通告进度、每周召开推进会、适时召开难点调度会”组合拳,加快解决流程堵点、难题。实施区级初审和用地组卷同频推进,建立问题当日反馈、次日清零机制。上报市级审查后,专人全程跟踪各环节,做到“有疑惑第一时间解释、有缺项第一时间补充、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最大限度缩短审批用时。长江新区用地组卷报批效率提升约33%,从湖北政务云平台收件到通过市级审查的平均用时实现较大压缩,其中,医疗综合体一期、市储备粮库用地、联东U谷、麦金地等5个项目均在7天内获批,14天内获批项目占比达43%。
长江新区获批土地主要用于教育、医疗、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动长江新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和新质生产力产业加速集聚,持续改善民生,提升新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