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转型成为寻求新动能与可持续路径的关键。
2024年11月27日,在普兰宁文创中心不见深秋寒意,市资建局领导干部认真听着国际知名建筑师隈研吾的分享,他提到建筑要融入当地环境,并愿意参与武汉2025年设计双年展项目。隈研吾的到来是武汉探究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一体化”的一个侧面。
去年7月,与普兰宁文创中心同日成立的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为规划转型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法论,以“空间+产业、规划+策划”新范式,策划能落地的产业,规划好招商的空间。
市资建局负责人表示,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空间+产业、规划+策划”就是“规划前”打通规划到策划,将规划设计与招商引资、报地报债全面结合,做到规划能落地;“规划中”打通设计到建造,创新“设计共创”规划新方式,规划设计机构、建筑设计机构、投资建设机构、市场运营机构等多方参与,全面提升设计方案可靠性;“规划后”打通建设到运营,创新“全过程”“陪伴式”规划新模式,为投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用地报批等一站式服务。“我们希望为适应新时代规划全面转型提供武汉智慧,以规划所能服务城市所需。”
盘活低效地,存量变增量,是土地市场的转型。汉阳区向阳教育产业园寸土变寸金,武汉经开区老旧工业园“腾笼换鸟”成人工智能高地,青山21街坊134户居民自拆旧房盖新楼……一系列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成功案例,在武汉不断涌现。2024年以来,市资建局对全市再开发项目进行走访调研,结合工业提档升级、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不同类型的再开发试点项目反馈的难点、堵点,制定“一宗一策”方案,谋划了包括低效用地首轮综合性政策等系列政策研究,各区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近万亩,在全国试点工作拉练会上,武汉作为优秀典型城市向全国推介经验,试点典型做法收入省政府办公厅《政务要情》。
灵山生态修复后,每年产生碳汇价值过万元
市资建局以“服务提质年、矛盾攻坚年”为目标,不断寻求转型发展,编制出台《武汉市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科学有序指导我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积极推进江夏区灵山将军山片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后续建设;推动东湖风景区景中村改造规划工作,鼓励村民、村集体作为实施建设主体参与景中村改造的全过程,探索用益物权、特许经营权及其他权能等权利类型,助推东湖风景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