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微信   微博   繁体   无障碍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0年十大亮点工作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0年十大亮点工作

2021-01-21 09:15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索 引 号 72577330X/2022-48039 分    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成文日期 2021-01-21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1-01-21
有 效 性 有效

告别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2020,迈入“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的2021,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让生态魅力更彰显、让城乡融合更协调、让城市治理更完善、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武汉建设。


1、全员深入一线,全力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

武汉“解封日”头版专报


火速开展现场查勘,3天完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选址和规划论证。推进22处方舱医院选址建设,完成隔离点选址257处,提供7.41万张床位,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制作全市“疫情地图”,实时更新患者分布,为中央督导组和市、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局领导带队,69个党支部对口帮扶汉阳区42个社区,覆盖10万余户、25万余人。4月8日,《自然资源报》头版及专版全面报道我局夺取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双胜利风采,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获得良好反响。武汉《信息化助力社区疫情防控与规划治理》案例被评为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


火神山医院建设场景 邓红武摄


2、积极争取政策,加快推进复工复产


天河国际会展中心


天河国际体育中心


3月2日,我局在全市各部门中率先研究提出17项疫后重振政策并上报自然资源部。5月29日,部办公厅正式发文对我市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地保障、土地供应等4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湖北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出台《加强土地资源要素保障支持加快恢复我市经济建设发展若干措施》,纾解企业经营负担,为土地市场复苏发挥了关键作用。获批建设用地总面积2832公顷,推动中法半岛小镇、天河国际会展中心、四环线北段、轨道交通环线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中法半岛小镇


3、坚持规划引领,吹响疫后重振冲锋号

完成武汉市疫后重振规划,重点推进了医疗卫生设施提升、城乡社区改造提升、环卫设施和应急保障等6大行动规划,优化城建计划,形成全市一盘棋的“疫后重振作战图”,有力保障了高铁进机场、长江过江通道等一大批项目的策划申报和实施落地,为全市夺取疫后重振胜利提供了强力支撑。在联合国人居署健康城市国际合作论坛上,代表中国讲述武汉疫后重振故事。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渡版)上报省厅备案,保障了五大基地及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近期空间需求。完成重大功能片区体系规划,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各项重大职能空间聚集。


△ 左:武汉疫后重振规划(三年行动规划)
   右一:天河机场 右二:武汉西站城市设计 右三:光谷综合体


4、提升城市品质、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功能片区


向省市领导汇报“两江四岸”城市设计


高水平规划引领滨江区域发展,开展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推进沿江重点片区规划建设,获省市主要领导好评。加强城市设计,开展城市色彩现状管理评估,划定武汉滨水天际线管控区域。优化17个城市重要出入口和34个重点路段景观,提升城市门户形象。加快推进三阳设计之都、大归元、杨春湖商务区、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承载城市重要功能项目的规划建设。全局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等多个国家最高奖项。


两江四岸城市设计


5、加强要素保障,节约集约用地成效获国家表彰

搭建“汉地云”招商平台,成为全国率先推出项目用地云招商平台的城市。推动市政府出台支持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0)发展的意见,为武汉市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新动能。出台《耕地破坏鉴定标准》,是全国首例地方性耕地破坏鉴定标准。落实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违建别墅、“大棚房”等清理整治,积极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武汉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奖励2000亩用地计划指标。全市成交各类用地295宗,土地面积2056.55公顷,成交金额1896.5亿元,有效支撑了全市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建设,保障了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左:汉地云  中:项目概述 右:意向方案


6、建设智慧城市,武汉仿真实验室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上线仪式


10月,武汉仿真实验室平台正式联网上线,获自然资源报、湖北日报等广泛报道。自然资源部多次来汉调研,武汉仿真实验室作为代表案例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武汉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工作获中国地质调查局肯定。以汉阳区为试点,推动全市社区治理和空间监测平台建设,初步搭建社区规划治理信息系统,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武汉战役社区微平台建设项目被评为“全国智能化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


武昌湾


7、坚持生态优先,汉江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库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实地查看长江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情况,强化强调岸线规划和科学设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


强化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启动全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编制自然资源管理底图,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成果通过国家确认,探索推进自然资源权益管理。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建立生态修复框架体系,编制《武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0-2035年)》,形成6大类、150余项生态修复项目库,汉江生态经济带(武汉段)项目入选国家生态修复项目库。江夏灵山被列为省复垦利用、绿色产业发展双试点工程。打好防汛救灾突击战,巡排查隐患7768点次,实现地质领域安全平稳。蔡甸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获评全省第一名。


左:府河湿地  右:青山江滩


8、全面优化服务,获批首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

打造一流自然资源营商环境,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承诺可开工”、“多测合一”,推进3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许可验发的新模式,全市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近9000万平方米,月均许可规模同比增长25%。开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五减”行动,实现审批服务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进“审批大集中”,构建“一门式”集中服务大平台。推进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建设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33个不动产登记事项全流程“网上办”,实现一般登记事项一日办结,部分不动产登记事项同城通办、跨省可查。4月,我局获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是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第一家副省级城市、湖北省首家示范数字档案室。


 获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


9、破解民生难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坚持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督办58个逾期还建项目全面开工、落实还建,739个历史遗留“问题房”项目办证得到化解,受群众和企业广泛好评。在全市率先建立“大信访”信息系统,实现自然资源和规划信访“一张图”,解决了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难点、热点、焦点民生问题。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建成、在建131部。积极开展党员下沉社区“双报到”“双服务”,1000余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密切联系群众。



 服务群众志愿队


10、加强机关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左:参加市直机关知识竞赛  右:三八红旗手


加强党建品牌建设,我局以全市第三的好成绩,荣获市直机关“讲政治学理论做表率”知识竞赛二等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政治生态评估试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局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市抗疫巾帼英雄等先进典型,我局作为5家单位之一在全市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局领导带队,组织46名专家赴兴山县开展规划帮扶,获学习强国、央视等报道。


团建活动


附件:

 打印   下载   关闭 

关联链接